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發生強烈地震時,老師引導學生疏散要領



發生強烈地震時老師引導學生疏散要領


一、 緊急避難疏散之時機

一般大地震,最激烈的主振動時間通常不會超過30秒,要避免傷亡,必須先保持鎮定,在室內的人員,應先保護自己身體,不要立即往外衝,在慌忙逃避時,反而容易受傷,經判斷有需要緊急避難時,再往外疏散。判斷是否需要採取避難行動的基準如下:
1. 幾乎所有人會感到驚嚇恐慌。
2.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不穩,行動困難。
3. 高處物品掉落,傢俱、書櫃明顯移位、搖晃或翻倒。
4. 聽到「建築物有異聲」類似碰、碰巨響時,此代表部分建築物之磚牆或混凝土受擠壓破裂。
5. 眼看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牆、樑、柱開爆或明顯變形甚或倒塌。
等待強烈地震稍歇時,迅速進行避難疏散(強烈搖晃當下,難以展開行動)。

補充說明:地震來時的情境很複雜,大致分類說明如下:

情境一
輕、中度搖晃,有一些擔心,有些人會問問左右的人「是不是地震?」,也會抬頭看看吊燈等是否搖晃,以確定地震已發生。
建議動作:
「躲在桌子底下或以低姿勢躲在沙發旁邊,隨手用物品保護頭頸部」,以避免被掉落物品砸到而受傷。但若屬土塊厝、磚造、老舊耐震性能不佳或因裝修打掉過外牆、樑、柱的房子,則需儘速採取避難疏散行動。

說明:
輕度及中度地震,台灣的房子一般是不會倒塌的,故以就地避難為主,通常不需採取緊急避難疏散的逃離行動,但置於高處又未固定的物品可能掉落,因此保護頭頸部避免被掉落物品砸到為重點。
情境二:搖晃劇烈、站立不穩,行動困難,幾乎所有人會感到驚嚇恐慌、高處物品掉落,傢俱、書櫃、衣櫃移位、搖晃甚或翻倒。

建議動作
建議當下「躲在桌子底下或以低姿勢躲在沙發或樑柱旁邊」,但劇烈搖晃稍歇時,位於低樓層者,應立即儘速進行避難疏散。但若聽到「建築物有異聲」類似「碰、碰」巨響,或眼看部分建築物局部受損,則全樓層均需緊急避難疏散。

說明
此情況下,在台灣良好設計、施工的房子或許有些受損,但仍不至於瞬間崩塌,但人被高處掉落、翻倒物品砸到而受傷的機會相當高,因此建議當下「躲在桌子底下或以低姿勢躲在沙發或樑柱旁邊」,但劇烈搖晃稍歇時,位於低樓層者,應立即儘速進行避難疏散(強烈搖晃當下,難以展開疏散行動),但若聽到「建築物有異聲」類似「碰、碰」巨響,或眼看部分建築物受損,牆、樑、柱開爆或明顯變形甚或倒塌,則全樓層均需緊急避難疏散。
聽到「碰、碰」多聲巨響的情況下,建築物可能部分受損,牆、樑、柱可能開爆或明顯變形,嚴重者房子會倒塌,但也可能房子雖受損嚴重仍未倒塌,此種劇烈搖晃當下,一般人均失去行為能力,只能抓起鄰近座墊等輕軟物品或只用雙手保護頭頸部並縮起身體保護自己,難以實際躲到桌子底下或旁邊或樑柱旁邊,但搖晃稍歇時,立即儘速進行避難疏散,因房子若未立即倒塌,在後續的餘震時,很可能倒塌。

請注意:
若不是大且堅固的桌子,就請躲在桌子旁邊(例如學校教室的桌子很小,進出不易,且學生很多,緊急避難需要比較多時間,躲在桌子旁邊,較易行動。)日本、台灣通常建議躲在堅固的桌子底下,為什麼?因為遇到中、大地震房子雖未倒塌,但被掉落物品、翻倒櫥櫃砸傷、壓傷的機率相當高,何況若真遇到超大地震導致房子瞬間倒塌,在錯位扭曲的建築空間中,且劇烈搖晃當下,也實在無法立即採取往外的避難行動。

二、 上學時的地震應變參考程序

() 學生在教室或其他室內
情境一
輕、中度搖晃,有一些擔心,有些學生會問問左右的人「是不是地震?」,也會抬頭看看吊燈是否搖晃,來確定是否發生地震。

建議動作
1. 老師應指示同學不要慌張,立即保護頭頸部(以頭套、書包或課本等)沿課桌旁蹲下,注意灯具、門窗及家具的掉落以避免被砸到而受傷。
2. 持續注意後續的餘震,若無劇烈餘震,即可恢復上課。

說明
輕度及中度地震,台灣的教室一般是不會倒塌的,故以就地避難為主,通常不需採取緊急避難疏散的逃離行動,但置於高處又未固定的物品可能掉落,因此保護頭頸部避免被掉落物品砸到為重點。但若屬「校舍結構耐震能力提昇計畫(含加速高中職、國中小老舊校舍及相關設備補強整建計畫)」中,經評估列為耐震性能不佳,應補強而尚未完成的校舍,則全體師生必需先就地避難,再進行緊急疏散的逃離行動,並持續注意後續的餘震。情境二:搖晃劇烈、站立不穩,行動困難,幾乎所有學生會感到驚嚇恐慌、高處物品掉落,傢俱、書櫃移位、搖晃,甚或翻倒。

建議動作
1. 老師應指示同學不要慌張,立即保護頭頸部(以頭套、書包或課本等)沿課桌旁蹲下,迅速打開教室的門,並注意灯具、門窗及家具的掉落、翻倒,學生應依照老師的指示,不推擠、不喧嘩、不慌張,儘速依帄時規劃之緊急避難疏散路線,逃離至安全疏散地點,若搖晃劇烈,行動困難,應先保護頭頸部,沿課桌旁蹲下,迅速打開教室的門,於地震稍歇後,進行避難疏散。
2. 抵達操場(或其他安全疏散地點)後,全體同學應安靜蹲下等待地震完全結束,各班導師應立即進行點名,確保每位同學皆已至安全地點,並安撫學生情緒。
3. 學校馬上進行校園安全檢查,發現有樑柱剝落或物品掉落的地方要進行封鎖,等校園安全檢查無虞再讓學生進教室上課。

() 學生在室外
1. 由上課中老師帶領或學生自行避難至安全疏散地點。
2. 儘可能遠離建築物、圍牆及駁坎;要注意上方的電線、廣告招牌、屋瓦、花盆等等,避免被砸到;注意掉落的電線,不要觸及。
3. 抵達操場(或其他安全疏散地點)後,全體同學應安靜蹲下等待地震完全結束,各班導師應立即進行點名,確保每位同學皆已至安全地點。




資料來源:教育部顧問室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
地震避難疏散參考程序 節錄
99427地震程序應變專家諮詢會議」修正

學務處校安中心102.04.10

2013年4月9日 星期二

暨大守門人-自我傷害與人格特徵辨識

自我傷害的原因繁多,包括生物學的因素或遺傳、家族史、成長史、性格傾向、精神疾病、環境等因素。因此,要了解大學生自我傷害等問題,需要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次文化、交友關係等生態學的觀點。例如:自己的生存是什麼?將來的遠景如何?如何控制需求、衝動或慾望?理想與現實如何調適等,這些都是重要的課題,且與自我傷害的因素有關。
 根據大學生自我傷害與自殺未遂的調查,發現有下列人格特徵:
1. 認真、完美主意而缺乏彈性
2. 不善與人交往,容易孤立
3. 悲觀、自卑、有憂鬱傾向
4. 焦慮、衝動控制差,自我破壞衝動強
5. 修課或畢業及就業有困難,卻瞞著家人
6. 面對自己難以應付的事,有強烈的無力感
7. 不會主動求助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暨大守門人-校園自我傷害預防三階段


自我傷害的預防有三個階段:
    一般自我傷害預防的工作分三級:第一級自我傷害預防工作在於生命教育的宣導與推廣,可以包括心理衛生、健康成長等不同的內容和方式來進行。重點在於建立良好的自傷理念系統和組織一個校內環境及社會資源。自我傷害的二級預防主要是,緊急自殺及自傷之介入處理,並認識可能發生自傷行為之高危險群,例如:憂鬱症、邊緣性人格、精神分裂等。自我傷害的三級預防是,在經過危機處理或緊急治療後,做進一步的輔導工作,其目標在於讓學生重新在校園中適應,或壓力調適方式之訓練,及自我控制訓練為主之輔導。
1. 事先預防(Prevention):
早期發現有自傷念頭的學生,給予支持或轉介到專業機構。
為了早期發現自傷危險性的學生,要特別注意下列的情形:
A.未辦休學,未註冊而理由不明者
B.選修學分不正常,成績突然降低
C.不明原因缺課時數太多者
D.1/2不及格或無理由而延畢者
E.必修科目長期缺課而理由不明者
F.因學習、人際、情感、經濟等困境而身心不適者
2. 介入(intervention):
A.傾聽學生、不批評也不否定
        B.告訴學生要幫助他一起解決問題
        C.此刻不宜激勵學生更努力
        D.告訴學生有需要隨時可以找諮商師或醫師幫忙
        E.遵守保密原則,但自殺危險高時要啟動危機處理機制
        F.不要讓有自殺危機的學生獨處
        G.聯絡家長,將有自殺危機的學生帶回
      H.若有需要住院,求診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I.危機介入後繼續與相關人員聯繫,協助學生恢復校園生活
不自殺合約書
「不自殺約定書」,或稱為「不自殺契約」或「不傷害自己契約」,是國外臨床實徵研究支持的一種自殺危機處理技巧之一,適用對象為短期內可能會出現自殺危險性的個案。簽訂此契約,主要是在心理師或其他專業人員與要自殺或自殺未遂個案進行危機介入時,要讓個案在所約定的某段時間內不自殺;即使要自殺也要打電話給約定好的專線,因而他人可以及時協助。在約定的這段時間,專業人員可以一方面進而協助個案有效因應自殺衝動,減少接觸自殺工具的機會,降低個案即時的自殺危險性,也可協助個案逐步自我肯定並找到生活目標,增加個案活下去的希望,也建立起個案的人際支援網絡。
   
簽訂不自殺約定書主要是讓個案增加「活下去的理由」,一個人在想自殺時,會因考慮與他人的約定未做,故抑制自殺;也因其聯絡好友、老師、心理師、自殺防治中心專線,在千鈞一髮之際,增加一次寶貴機會,挽回一條寶貴的生命。

3. 事後防範(postvention):
一旦發生自殺事件,要減輕四週人的心理影響,實施悲傷輔導,
以此事件為契機,讓四週的人思考生命的重要性,裨益以後的自殺預
防。
自殺事件發生後,要啟動危機處理機制,收集有關資訊,與導師
、教官取得連絡,商討事後處理事宜。要把握學生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自殺,目前所面對的人的心理狀態如何,關係人員的訊息要一致,責任分工要清楚,對四週的人要能個別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反應和情境,由導師或相關人員傳遞正確的訊息,如果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學生,則由特別的機構進行輔導。
自殺可能連鎖發生,因此應該慎重預防。例如:對於特別親密的友人,直接實施悲傷輔導,讓大家表達悲傷之情,或心痛、自責的念頭,憤怒等情感,整理悲傷情緒,獲得正確的壓力反應知識。
與自傷學生會談時,應保持下列的態度:
A.以同理心來評估自殺行為
B.基本上要接受學生的感受,不應有責備或怪罪的態度
C.要誠懇且直接的問問題:只有直接的問題才能了解自殺的
嚴重性、自殺計畫、程度、準備過程及自殺企圖史。
D.闡明自傷學生內心感受,降低其被孤立感
E.讓學生發現希望,強調建設性的一面